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有时伴有喘息,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的人群,尤其在季节交替或气温骤变时更为常见。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也可由物理、化学因素刺激或过敏反应导致。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两类。急性支气管炎起病急骤,病程较短,通常为数周至数月;而慢性支气管炎则病程长,反复发作,可持续数年甚至更久,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重要病因之一。
急性支气管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病毒(如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或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引起,也可因吸入冷空气、刺激性气体或粉尘等物理、化学因素诱发。炎症导致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形成痰液,刺激咳嗽反射。慢性支气管炎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吸烟、职业暴露(如接触煤尘、石棉等)、空气污染、遗传因素等。长期吸烟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损伤支气管黏膜,引起慢性炎症,导致支气管壁结构改变,如纤毛脱落、腺体增生、平滑肌增厚等,影响支气管的通气和清除功能。急性支气管炎典型症状包括咳嗽,初为干咳或少量粘液痰,后转为粘液脓性痰,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咳嗽可持续数周至数月,但一般预后良好。慢性支气管炎主要症状为持续或反复的咳嗽、咳痰,痰液多为白色粘液或泡沫状,早晨起床时或夜间睡眠时咳嗽加重,部分患者伴有喘息,活动后尤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困难、气短、乏力、体重下降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支气管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吸烟史、职业暴露史、家族病史等,并进行肺部听诊,观察是否有湿啰音或干啰音。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胸部X线或CT检查、肺功能测试等,有助于明确病因、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排除其他肺部疾病。急性支气管炎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止咳、祛痰、解热镇痛等。对于病毒感染,无需使用抗生素;若明确为细菌感染,则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吸入刺激性气体,多休息,多饮水,有助于病情恢复。慢性支气管炎治疗目标在于控制症状、预防急性加重、改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戒烟是 首要且最重要的治疗措施。药物治疗包括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黏液溶解剂等,用于缓解症状,减少急性加重频率。对于严重低氧血症的患者,长期家庭氧疗可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支气管炎虽为常见疾病,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显着降低其发病率和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面对支气管炎,我们应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一旦患病,应及时就医,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或忽视病情,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同时,增强公众对支气管炎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是减少该疾病社会负担、促进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