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清醒溺水者的施救方法

18116401121

24小时服务热线
急救知识
您当前的位置:知能医学模型 > 资讯中心 > 急救知识 >

针对清醒溺水者的施救方法

 
        针对清醒的溺水者,既可使用间接赴救的方法,也可使用直接赴救的方法施救。间接赴救是指救助人员在救助过程中使用救生杆、救生圈、救生浮标等救生器材,对清醒溺水者进行施救的一种救助方法。

        一般来说,溺水者通常会采用呼救、挣扎的方式求救,根据溺水者离岸边距离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施救方法。对距离游泳池边近的溺水者,徒手以手援的方式进行施救是一种最简易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在溺水者刚刚落水,意识清醒,有判断力的情况下使用。由于溺水者在发生溺水时多会出现紧张、慌乱等情绪,因此在使用手援技术对溺水者进行施救时易发生救生员被溺水者拉拽入水的情况,所以在使用手援技术时要特别注意施救者自身的安全。对距离游泳池边较远的溺水者可根据救援环境的不同,采用救生杆、抛掷救生圈、救生浮漂等方式对溺水者进行援救。在救助人员无法利用现场救生器材进行施救时,则需要采取直接赴救的方法施救,即救助人员与溺水者直接接触。由于此方法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要求救助人员在掌握直接赴救技术,确保自己安全的前提下施救,遇到紧急情况时做到胆大心细。直接赴救包括入水、接近、解脱、拖带、上岸、
运送等几个技术环节。
 
        入水是指施救者发现溺水事故时,迅速跳入水中施救的一项专门技术。游泳救生的入水技术包括跨步式入水、蛙腿式入水、鱼跃浅跳式入水和直立式入水,入水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般来说,救助人员距离溺水者较近时可采用跨步式入水和蛙腿式入水的方法;当救助人员距离溺水者较远时,可采用鱼跃浅跳式入水。
 
        接近是指救助人员及时靠近溺水者并有效控制溺水者的一种技术。接近可分为背面接近、侧面接近、正面接近三种。一般情况下,建议救助人员使用背面接近技术对溺水者施救。因为背面接近是救助人员接近溺水者最安全且最常用的一种技术;侧面接近技术是溺水者尚未下沉,两手在水面中挥舞挣扎时采用的接近技术;而正面接近则被认为是最危险的技术,是在无法使用背面和侧面接近的情况下所采用的接近技术。
 
        针对清醒的溺水者,救助人员在接近过程中,可使用一部分安抚性的语言,引导溺水者保持自信,恢复平静,配合并协助施救工作。

        解脱是指施救者在水中施救溺水者时,被精神紧张、正在挣扎的溺水者抓住或抱住后,采取合理的技术动作及时解除溺水者的抓抱,有效控制溺水者的一项专门技术。在施救过程中,溺水者在一瞬间可能会从前方抓、抱施救者的颈、腰、臂或腿部,也可能从后面抓、抱住这些部位,根据被抓抱的部位不同,解脱的方法和手段也各有差异。当救助人员被溺水者抓、抱时,应保持冷静和清醒,切忌紧张与慌乱,在分清溺水者抓抱部位后,采用准确有效的方法进行解脱;解脱动作迅速、有效、用力适当,既能有效摆脱溺水者,又要避免因用力过度而伤害溺水者。

        拖带是指救助人员在水中采用侧泳、反蛙泳等不同的游泳救生技术,将溺水者拖带到池边的一种技术。拖带技术包括双手托腋拖带、夹胸拖带、拖颌拖带、托枕拖带、双人拖带技术等方法。一般来说,
 
        在施救过程中通常使用双手托腋和夹胸拖带的方法进行拖带。双手托腋技术是救助人员双手托在溺水者的两侧腋下,以拇指分别紧握溺水者上臂两侧,四指分开托住腋下,用反蛙泳蹬腿动作进行拖带,这种拖带法易于控制溺水者,并且实施比较省力,在现实生活中最为常用;而夹胸拖带比较适合于身材高大的救助人员拖带身材矮小的溺水者。无论采用哪种拖带方法进行拖带,都要保证溺水者的口鼻始终露出水面、能够呼吸。上岸是指施救者将溺水者从水中送上池岸的一种救助方法。针对清醒的溺水者,上岸的方式可采用扶梯上岸法,施救者只需要将溺水者拖带至扶梯并协助其自主上岸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