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气温骤降是心脑血管病高发期

18116428772

24小时服务热线
急救知识
您当前的位置:知能医学模型 > 资讯中心 > 急救知识 >

秋冬气温骤降是心脑血管病高发期

 

针灸铜人|多媒体人体针灸穴位发光模|智能型中医脉象仪|人体针灸穴位发光模型|按摩点穴电子人体模型|针灸手法参数测定仪|推拿手法测定仪|脉象模型|电动语言十四电动针灸模型|电动十四针灸模型|十四经穴模型

        热胀冷缩 血压骤升

  上海大学一附院心内科陶海龙博士说,寒冷的天气尤其季节交替的明显降温天气,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那么为什么在低温的时候,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会特别高呢?“这其实是血管的热胀冷缩效应引起”。

  当夏天天气热的时候,血管自然胀大,血液流通就会又快又畅通;冬天气候寒冷,刺激血管壁收缩,血液流通自然也就受到了限制,血液浓稠度增加,血液循环减慢,也就非常容易发生心血管病了。同时,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也会使高血压的发病率随之上升。

  同时,寒冷本身也是疾病的一个直接诱因。有冠心病基础的人,寒冷会使血管中的粥样斑块不稳定,严重时可导致血管破损,从而造成心绞痛、心梗等的发生。

  上海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袁学谦博士说,对于气候的变化,人的机体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老年人机体调节能力差,尤其是一些高血压、高血脂患者,由于血管硬化,自身调控血压的机能减退甚至丧失,极易引起脑供血不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季节变换 需调整用药

  天气变化引起机体的变化,不能自行调整的人就需要通过药物调整来适应季节变化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量在不同的季节需要作适当的调整”,陶海龙说,但这种调整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不少心血管病老患者知道在季节更替的时候身体就会出现不适,开始按自己的“医学常识”调解药量。医生说,这种做法有相当的危险性,调节药量必须根据血压监测情况来进行,最好先征求医生意见,否则会出现危险。

  医生说,许多人错误地认为,高血压是致命性的脑血管疾病。其实这种认识误导了许多人。临床资料研究表明,有50%的脑血管疾病恰恰是因为低血压而致命。老年人特别有脑血管疾病的人,本身血管变细、硬化,血压过低会导致脑供血不足,形成脑血栓,出现脑梗、晕厥等。

  此外,药物的调整还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有无高血压、高血脂、心肌肥厚,糖尿病、肾病及其他病变等,用什么药,用多大剂量,这些都要考虑在内,绝不是简单地增加药量的问题。

  在换季时患者可在家做血压监测,用腕式血压计即可。“一般来说,在按时服药的情况下,如果连续两三天血压持续高,并且出现头晕脑涨,脖子发硬等症状,最好找医生进行药量调整”。陶海龙建议,在季节更替时,有基础疾病患者最好去做个体检,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整个秋冬季节就可以按这个治疗方案走,到天暖和时再做个体检,以确定下一季的治疗方案。

  早睡晚起 安全换季

  上海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某大夫提醒,老年人要安然度过秋冬换季时节,需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有基础疾病者要密切留意身体有无相关不适症状,及时就医调整用药。

  其次,生活作息相应调整。秋冬季要早睡晚起,晨练不要继续进行。早晨往往是一天中最冷的一段时间,而且早上人体血液黏稠度高,此时外出,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建议把活动时间改在下午,身体已经调整过来,血液循环流畅,气温也升高了,而且关节活动也较好,不易拉伤、摔伤。

  要注意天气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寒冷之所以会强烈刺激到血管壁,主要还是因为我们的保暖措施做得不到位,在这个时节,应当采取可行的保护措施,比如多加衣服,戴上帽子,围上围巾,戴上口罩等等。护好脑,护好背,防止因气温变化引起血压波动和受凉感冒。每天适当参加以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为主的户外运动,加强小关节运动,可促进肢体末梢血液循环。 

上海知能医学模型制造中心温馨提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侵权现象请联系管理员来删除。
营销直线: (021)56094944 56093455
      (021)63818866 63809222
图文传真: (021)56084683
客户服务: (021)56099222

 

本文关键词:上海知能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模拟人|心肺复苏模型|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